关于生物指示剂

摘要:  生物指示剂系一类特殊的活微生物制品。可用于确认灭菌设备的性能、灭菌程序的验证、生产过程灭菌效果的监控等。用于灭菌验证中的生物指示剂一般是细菌的孢子。(一)制备生物指示剂用微生物的基本要求 不同的灭菌方 ...

生物指示剂系一类特殊的活微生物制品。可用于确认灭菌设备的性能、灭菌程序的验证、生产过程灭菌效果的监控等。用于灭菌验证中的生物指示剂一般是细菌的孢子。
(一)制备生物指示剂用微生物的基本要求 
   不同的灭菌方法使用不同的生物指示剂,制备生物指示剂所选用的微生物必须具备以下特性:①菌种的耐受性应大于需灭菌产品中所有可能污染微生物的耐受性;②菌种应无致病性;③菌株应稳定。存活期长,易于保存;④易于培养。若使用休眠孢子,生物指示剂中休眠孢子含量要在90%以上。 
(二)生物指示剂的制备 
   生物指示剂的制备应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制备前,需先确定所用微生物的特性,如D值(微生物的耐热参数,系指一定温度下,将微生物杀灭90%所需的时间,以分表示)等。菌株应用适宜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物应制成悬浮液,其中孢子的数量应占优势,孢子应悬浮于无营养的液体中保存。 
   生物指示剂中包含一定数量的一种或多种孢子,可制成多种形式,通常是将一定数量的孢子附着在惰性的载体上,如滤纸条、玻片、不锈钢、塑料制品等;孢子悬浮液也可密封于安瓿中;有的生物指示剂还配有培养基系统。生物指示剂应选用合适的材料包装,并设定有效期。载体和包装材料在保护生物指示剂不被污染和损耗的同时,还应保证灭菌剂穿透并能与生物指示剂充分接触。载体和包装应设计原则是便于贮存、运输、取样、转移接种。 
   有些生物指示剂可直接将孢子接种至液体灭菌物或具有与其相似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替代品中。使用替代品时,应用数据证明二者的等效性。 
(三)生物指示剂的应用 
   在灭菌程序的验证中,尽管可通过灭菌过程某些参数的监控来评估灭菌效果,但生物指示剂的被杀灭程度,则是评价一个灭菌程序有效性最直观的指标。可使用市售的标准生物指示剂,也可使用由日常生产污染菌监控中分离的最耐受微生物制备的孢子。 
   在生物指示剂验证试验中,需确定孢子在实际灭菌条件下的耐受性,并测定孢子的纯度和数量。验证时,生物指示剂的微生物用量应比日常检出的微生物污染量大,耐受性强,以保证灭菌程序有更大的安全性。在最终灭菌法中,生物指示剂应放在灭菌柜的不同部位。并避免指示剂直接接触到被灭菌物品。生物指示剂按设定的条件灭菌后取出,分别置培养基中培养,确定生物指示剂中的孢子是否被完全杀灭。 
过度杀灭产品灭菌验证一般不考虑微生物污染水平,可采用市售的生物指示剂。对灭菌手段耐受性差的产品,设计灭菌程序时,根据经验预计在该生产工艺中产品微生物污染的水平,选择生物指示剂的菌种和孢子数量。这类产品的无菌保证应通过监控每批灭菌前的微生物污染的数量、耐受性和灭菌程序验证所获得的数据进行评估。  

常用的生物指示剂
1、湿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最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孢子,如NCTC10007、NCIMB8157、ATCC7953。D值为1.5—3.0min,每片(或每瓶)活孢子数5*10(5)—5*10(6)个,在121℃、19min下应被完全杀灭。此外,还可使用生孢梭菌孢子如NCTC8594、NCIMB8053、ATCC7955,D值为0.4—0.8min。 
2、干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最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孢子,如NCIMB8058、ATCC9372。D值大于1.5min,每片活孢子数5*10(5)—5*10(6)个。去热原验证时使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加量不小于1000细菌内毒素单位。 
3、辐射灭菌法:辐射灭菌法最常用 的生物指示剂为短小芽孢杆菌孢子,如NCTC10327、NCIM10692、ATCC27142。每片活孢子数10(5)—*10(6),置于放射剂量25kGy条件下,D值约3kGy。但应注意灭菌产品中所负载的微生物可能比短小芽孢杆菌孢子显示更强的抗辐射力。因此短小芽孢杆菌孢子可用于监控灭菌过程,但不能用于灭菌辐射剂量的建立。 
4、气体灭菌法;环氧乙烷灭菌最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孢子,如NCTC10073、ATCC9372。气态过氧化氢灭菌最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孢子,如NCTC10007、NCIM8157、ATCC7953。每片活孢子数1*10(5)—5*10(6)个。环氧乙烷灭菌中,枯草芽孢杆菌孢子D值大于2.5min,在环氧乙烷浓度为600mg/l,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54℃下灭菌, 
60min应被杀灭。 
5、过滤除茵法:过滤除菌法最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缺陷假单胞菌(如ATCC19146),用于滤膜孔径为0.22um的滤器;黏质沙雷菌(ATCC14756),用于滤膜孔径为0.45um的滤器。

欢迎点击上方关注按钮,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关注我们的了解行业最新资讯

官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